项目负责人:王均 四川华西文化产业研究院
项目批准号:13KXS036
项目名称: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与国民素质提升研究
最终成果形式:专著(拟2016年于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国钦、陈敬贵、伍大勇、龙飞、刘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国民素质提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层次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国民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内容构成丰富,涉及广泛。提升国民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根据当前我国国民素质现状,急需从价值观念的培育、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民族主体性的塑造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社会科学以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着重在于实现完美人格的养成,在提升人的整体素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则是通过大众化的手段,提高社会科学知识的社会接受度,因此加强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有力举措。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的。”《意见》从宏观角度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普及的基本策略作出了安排,全面推动了我国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开展。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加强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已然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普及模式,是提升国民素质不可或缺的途径,本课题正着力于此。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还缺少对我国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展开系统研究的重大成果,没有一本专著,没有一篇硕士或博士毕业论文,未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普及模式。更缺少系统从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角度探索提升国民素质的成果。本课题的研究致力于构建起行之有效,并能广泛推广的普及模式,无疑能够提高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效率,有针对性地提升国民素质,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一)主要内容
在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模式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层面:一是普及组织管理体系;二是普及内容体系;三是普及方法和路径体系;四是普及平台体系;五是普及效果评价体系等。因此,本课题以“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与国民素质提升研究”为角度,结合我国国情,尤其是国民素质现状,从提升国民素质的角度,设计了“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组织管理体系”、“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内容体系”、“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机制及对策体系”、“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平台体系建设”、“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六个子课题,对课题展开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路径、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详实的研究。
(二)基本观点
第一,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是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动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能够从根本上调适国民的主体性,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确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本之基。
第二,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应从决策计划、组织领导、资源配置、指导沟通、监督实施等方面加强组织管理。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可通过成立国家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建立健全基层各级社科联以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社会科学知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日常化。
第三,我国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内容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常识,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优秀的传统文化,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等。
第四,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必须以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大众等,特别是各级社科联作为主体,通过创新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媒介载体、互动载体、环境载体、组织载体,通过加强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宣传,加大对社科普及工作的支持,充分发挥宣传设施的功效,提高社会各界参与的能力等对策,不断理顺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管理机制,提高社科普及工作的整体效益。
第五、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平台的搭建是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过程不可或缺的因素。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平台建设应以:“提升能力,共享资源,优化布局,突出实效”为指导,以:“畅通受众渠道,夯实平台基础;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普及平台;纵横沟通合作,平台共建共享;创新普及平台,增强普及实效”等为推进策略,努力实现多种平台的有机整合,尤其要加强新媒体的运用,通过全方位的途径影响民众,提高国民素质。
第六,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来全面评价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效果而采取的标准和尺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效果评估的关键。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在围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效果基本属性的基础上,从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投入、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环境、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效果、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综合产出效果等四个方面构建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成果的价值、社会影响和效益
1、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对提升国民素质的作用,抓住了我国当前国民素质建设的关键;
2、从理论上建立起完整的普及组织管理体系;
3、构建了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内容体系;
4、明确了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机制、途径、载体、推进对策等;
5、完善了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平台体系;
6、明晰了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从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角度为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以系统化的思维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避免普及工作的碎片化,为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路径,为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做出贡献。